1、地形地貌
山東,古代為齊魯之地,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省會設在濟南。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約700余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近年來山東亦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山東地形,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山地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山東的海岸線全長3024.4公里,大陸海岸線占全國海岸線的1/6,僅次于廣東省, 居全國第二位。沿海岸線有天然港灣20余處;有近陸島嶼296個,沿海灘涂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萬余平方公里。
2、面積、人口
總面積 15.78萬平方千米 (占中國內地的1.6%,居全國各省區第19位)水域面積 約2100平方千米(湖泊)。
根據人口變動和勞動力抽樣調查推算,2008年全省出生人口105.7萬人,出生率11.25‰;死亡人口57.9萬人,死亡率6.16‰;自然增長率5.09‰。年末常住人口9417.2萬人。其中,0-14歲人口1469.1萬人,占總人口的15.6%;15-64歲人口6978.1萬人,占74.1%;65歲及以上人口970.0萬人,占10.3%。擁有在校大學生133.8萬,研究生4.2萬,到2010年山東省總人口將控制在1億人左右。
3、氣候
山東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溫 11.0℃(文登)~14.2℃(濟南) ,最高月均溫 23.5℃(成山頭)~27.4℃(濟南) ,最低月均溫 -4.4℃(沾化、無棣)~-0.8℃(棗莊) ,年降水量 584(聊城)~905(棗莊)毫米,全境平均約710毫米 ,無霜期 173(萊陽)~約250天(煙臺) ,年日照時數 2300~2900小時, 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澇災,冬春又常發生旱災,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4、自然資源
從礦產資源方面講,山東省內礦種齊全,可供配套利用的程度較高,已獲得比較多的地質儲量。保有儲量潛在總值45136億元,居第全國七位。其中金礦、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巖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石油、鈷礦、菱鎂礦、金剛石等7種礦產居全國第二位;晶質石墨、滑石、鋰鹽、堿用灰巖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三位。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15種支柱性重要礦產在我省都有探明儲量,其中煤、石油、鐵礦、鋁土礦、金礦、鉀鹽、石灰巖、礦鹽等礦產居全國前10位。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山東資源加工型產業奠定了基礎。
從土地資源方面講,平原和盆地占土地總面積比例最大,其他依次是山地、丘陵、濱海低地和灘涂、黃河三角洲。土壤類型以褐土、棕壤和潮土為主,大部分為優質可耕作土壤。在全省已開發利用的土地總面積中,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占絕大多數,為鄉鎮農副產品加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山東約有耕地面積1億畝。人均僅有1畝地多一點。已與聯合國規定的人均0.8畝的警戒線非常接近。
從海洋資源方面講,山東是海洋資源大省,海岸線長達3024公里, 2/3以上海岸為山地基巖式,建港條件優越,是我國長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預選港址最多的岸段之一,可建深水泊位的港址有51處。內海領海專屬經濟區面積與陸地國土面積相當,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漁業資源。有海洋經濟生物600多種,其中魚類260種,貝類90種,海珍品資源量7000噸,漁業資源年捕量可達110萬噸。
從旅游資源方面講,山東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眾多?!笆澜缱匀晃幕z產”“五岳之尊”泰山,“世界文化遺產”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齊國故都臨淄,“人間仙境”蓬萊,“道教圣地”嶗山,“世界風箏都”濰坊,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榮城“天盡頭”,“泉城”濟南,黃河入海奇觀等,都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同時,這些地方依托旅游資源可以發展相關的鄉鎮服務業。
然而,山東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卻是非常短缺的。目前全省林地面積有3142萬畝,從林種看,主要是經濟林、防護林和用材林。全省森林覆蓋率為18.8%,林木總蓄積7659萬立方米。森林資源僅占全國的1%,處于下游水平,而這也正是山東鄉鎮木材加工業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同時,山東地處我國北方缺水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我國北方17個主要缺水省份中,山東屬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地區。
5、交通運輸
(1)高速公路
山東有密集、優質的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超過4200公里。1993年建成第一條濟青高速公路,連接濟南與青島?,F有的“三縱兩橫”網絡主要包括南北向的京福、京滬、同三三線與東西向的日東、青銀兩線。全省多數城市之間可在半日互達。新建成的與在建的高速公路多基于“五縱四橫一環”的藍圖。山東省2008年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達到4285公里,實現全省80%的縣、市、區由高速公路全程連接。
(2)鐵路
南北走向的主要有京滬、京九等鐵路。京滬鐵路最為繁忙,在山東境內有三條復線,其中一條是貨運專用。京滬高速鐵路的修筑在計劃中。東西走向的主要有膠濟、藍煙等鐵路。膠濟鐵路連接濟南與青島,非常繁忙,也是青島、煙臺兩港的重要疏港通道;2004年至2005年膠濟鐵路進行了電氣化改造,成為山東省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藍煙鐵路連接煙臺、青島兩大港口。還有石德、兗石、新兗鐵路及一些通往礦區的支線。
(3)航空
山東的主要國際機場有濟南遙墻國際機場、濟南張莊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青島膠州機場、煙臺萊山國際機場、濰坊機場、臨沂機場、威海機場、濟寧機場、東營機場,另外,還有一處海上救援機場,位于煙臺蓬萊市。
(4)海運
山東主要有青島、煙臺、石臼港、威海、龍口、羊角溝等港口。青島港始建于1892年,外貿總吞吐量1.2億噸(2004年),居于中國內地海港的第二位,集裝箱吞吐量514萬TEU標準箱(2003年),居中國內地海港的第三位,(上海港為1500萬teu) 也是世界15大集裝箱港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