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變動、工資上升對山東出口的影響
一、“十一五”期間人民幣匯率和山東省工資水平變動分析:
1、人民幣匯率變動趨勢
“十一五”期間,人民幣一直存在升值壓力。以下分別從兩國相對匯率和基于一攬子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對人民幣的升值情況進行分析。
1.1人民幣與山東省主要貿易伙伴國之間匯率變動
美國、日本、歐盟和韓國是山東省四大貿易伙伴國,中國與上述四國相對匯率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山東省的出口狀況。如圖1所示,采用直接標價法計算匯率,“十一五”期間中國與四國相對匯率的變動趨勢是:人民幣對歐元、美元、韓元出現下降趨勢,即人民幣增值勢頭明顯;但人民幣對日元有小幅上升,有貶值趨勢。

圖1:06-09年人民幣對美、歐、日、韓匯率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2007-2010年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1.2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
另一個測算人民幣匯率水平的指標為實際有效匯率,以中國對外貿易伙伴國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為權數,將各國的實際匯率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出。實際有效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表示,衡量的人民幣幣值的一般水平。實際有效匯率上升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圖2顯示,人民幣匯率變化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 2006 一2007 ),這期間人民幣實行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名義匯率出現跳躍式的升值,由于匯率變動的 J 曲線滯后效應,故這一階段出現了 2007年的峰值;第二階段(2008-2009)這期間人民幣實際匯率呈明顯下降趨勢,下降幅度為17%,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人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基本吻合,整體呈明顯的升值趨勢。2008年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其次是2005年我國匯率改革的滯后效應。

圖2:06-09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IMF對實際有效匯率的測算
2、山東省職工工資狀況
由于數據所得性,本部分關于工資的統計數據僅限于城鎮職工工資收入。其中,城鎮職工指在國有、城鎮集體、聯營、股份制、外商和港、澳、臺投資、其他單位及其附屬機構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資的各類人員。不包括下列人員:(1)鄉鎮企業就業人員;(2)私營企業就業人員;(3)城鎮個體勞動者;(4)離休、退休、退職人員;(5)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6)民辦教師;(7)在城鎮單位中工作的外方及港、澳、臺人員;(8)其他按有關規定不列入職工統計范圍的人員。
從圖3、4中可以看出,無論工資總額還是年均工資水平均出現穩步上升趨勢。其中,工資總額平均增長率為16.3%,;職工年均工資水平平均增長率為11.6%,但年均工資水平在08-09年出現明顯放緩現象,僅為0.39%。
另一個衡量工資變動趨勢的變量為工資指數,指報告期職工工資與基期(上一年)職工工資的比率,是反映不同時期職工貨幣工資水平變動情況的相對數。由圖3可以看出,工資總額指數在08年開始下降,即意味著工資總額增長放緩,但仍保持正向增長;但圖4顯示,年均工資指數卻呈現波動情況,在08年上升之后轉入下跌。
總體而言,“十一五”期間,山東省城鎮職工工資收入保持上升趨勢,但增長率在08末開始放緩。

圖3:06-09年山東省工資總額和總額指數變動趨勢

圖4:06-09年山東省平均工資總額和指數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以上數據均取自2007-2010歷年《山東省統計年鑒》
3、山東省出口狀況
“十一五”期間,山東省出口狀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3.1第一階段(2006-2008):整體狀況穩定、持續增長

圖5:06-09年及2010年1-8月份山東省出口總值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2007-2010年歷年《山東對外經濟貿易年鑒》及山東省商務廳網站

圖6: 06-09年山東省四大主要出口產品
數據來源:2007-2010年歷年《山東對外經濟貿易年鑒》
(1)出口總額保持穩定增長,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圖5、圖6所示,06-08年間,山東省出口總額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出口總額分別為5864717、7524374、9317486萬美元,年均增長率為26.1%,;其中,四大主要產品(紡織服裝、農產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均呈現增長態勢:機電產品增長率最高,約為44.1%。紡織服裝平穩增長,年均增長率為12.5%。農產品變化較小。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繼續保持出口比重第一的位置;高新技術產品年均增長率約為46%,增速位居第二;比重由06年的0.14上升到08年的0.18,高于當年農產品出口比重。
(2)傳統市場穩步增長,新興市場開拓成效明顯:圖7所示,山東省傳統四大主要出口市場(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在06-08年間均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9.2%、34.8%、14.4%和22.8%。其中,歐盟增速最快,并從07年起趕超美國成為山東省最大貿易伙伴;在東亞地區,對韓國的出口量增速高于日本。
除此,對東盟、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出口量增加,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9.7%和51.1%。東盟成為繼上述四大傳統出口市場后的山東省第五大貿易伙伴;對俄羅斯的貿易增速最高。

圖7: 06-09年山東省傳統四大出口市場出口額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2007-2010年歷年《山東對外經濟貿易年鑒》
注:歐盟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四國
(3)出口主體多元化,外商投資和民營企業出口快速增長:在按企業性質劃分的出口中,就增長率而言,占出口量前三位的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在06-08年間均出現穩定增長,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8.3%、42,1%和9.7%,;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量最高,約占所有出口企業的53%,并且比重不斷加大,09年比08年增長1.2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增長率最高,并從07年起趕超國有企業位居第二;國有企業增速較小。

圖8:06-09年山東省按企業性質劃分出口額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2007-2010年歷年《山東對外經濟貿易年鑒》
(4)一般貿易出口快于加工貿易:圖9所示,06-08年間,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均出現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5.6%和25.3%,一般貿易增速略快于加工貿易,并且比重高于后者。從商品看,機電產品和鋼材是拉動一般貿易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從企業性質看,一般貿易項下民營企業貢獻率最高。

圖9: 06-09年及2010年1-8月份山東省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2006-2009年歷年《山東對外經濟貿易年鑒》及山東省商務廳網站
第二階段(2008-2009),經濟危機爆發,人民幣升值,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1)貿易水平整體受挫,各指標全面下滑。綜合上述圖表可以看出:各類貿易均在08年末起顯著下跌:貿易總額由08年的9317486萬美元跌至7956530萬美元,下降了14.6個百分點,幾乎與07年貿易額持平(2010年前8個月的最新統計顯示,山東省出口總額較09年同期有所上升,達到652.39億美元,可以認為是經濟危機后的首次回暖)。
四大主要出口品也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機電產品降幅最大,約為11.1%,其次是紡織服裝,約為8.6%,農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影響不大,各自約為2.1%和0.1%。但商品結構仍表現出進一步優化,其中高新技術產品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表現出較強的抗沖擊能力。
(2)傳統市場需求萎靡,出口格局微調。由于經濟危機的沖擊,傳統四大貿易伙伴經濟萎靡,需求不振,加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得對上述地區的出口受挫。其中,對歐盟的出口下降最大,約為19.6%,韓國為15.5%,美國為8.15%。由于日元的持續升值,加之經濟迅速的回暖,使得對日貿易影響最小,較之08年降幅僅為6.5個百分點。截止09年末,貿易格局發生變化,美國成為山東最大貿易伙伴國,日本超越韓國成為山東省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整體而言,傳統市場仍占據主導地位,出口量占全省的56.8%。
(3)企業出口嚴重受挫,影響不一。經濟危機對企業的出口沖擊較大,圖8中涉及的三類主要出口企業降幅均為兩位數。其中,國有企業出口受挫最嚴重,降幅約為28.3%,外商投資企業也受到影響,出口下降約為11.5%,私營企業約為10.3%。但整體結構變化不大,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仍占有絕對優勢,私營企業比重上升了4.8個百分點。
(4)一般貿易降幅大于加工貿易:在危機沖擊下,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但從圖9中看,一般貿易受挫更為嚴重,降幅約為23.2%,而加工貿易在這次危機中表現出較強的抗沖擊能力,較之08年僅下降了7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在2010年前8個月份總額分別達到312.52和308.92億美元)
二、山東省匯率、勞動力成本與出口貿易實證研究
本部分主要構建含有勞動力成本和匯率的出口貿易模型,運用山東省內縣級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分析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對山東省出口的影響。
1.出口貿易模型建立
出口貿易通常與匯率、勞動成本以及出口國生產能力等宏觀經濟因素相關,基于對山東省總體貿易和分行業貿易情況的分析,選取含實際有效匯率和勞動力成本的出口貿易模型:
出口增長同時受外部需求影響,考慮到山東省不同貿易伙伴的出口貿易,選取含雙邊貿易匯率和勞動力成本對于區域貿易進行分析:
其中, 、 分別為截距項和各變量的系數矩陣, 是省份固定效應, 是時間固定效應, 是隨機擾動項。因變量 為 年 市對 國的出口額(萬元),關于自變量的含義以及預測影響見表。
表1:解釋變量的含義以及預測影響
變量
| 含義
| 預期符號
| 理論說明
|
Y
| 出口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萬元/人)
| +
| 反應了地區出口供給能力,經濟規??偭吭酱?,潛在出口能力越大,雙邊貿易也越大
|
Yj
| 進口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萬元/人)
| +
| 反應了國家進口需求能力,經濟規??偭吭酱?,潛在進口能力越大,雙邊貿易也越大
|
REER
| 實際有效匯率
(IMF預測數據)
| +
| 選取中國16名貿易伙伴,分別是香港、日、美、德、中國香港地區、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韓國、荷、比利時、新加坡、澳、瑞士、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采用基于消費價格指數的實際有效匯率計算,實際有效匯率上升,表明人民幣貶值,雙邊貿易越大
|
Rj
| 雙邊匯率
(直接標價法)
| +
| 間接標價法雙邊匯率上升,表明人民幣貶值,雙邊貿易越大
|
W
| 職工平均工資
(萬元)
| -
| 職工平均工資為勞動力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雙邊貿易下降
|
A
| 科技投入(萬元)
| +
| 科技投入越高,雙邊貿易也越大
|
FDI
| 外商直接投資(萬元)
| +
| 外商直接投資越高,雙邊貿易也越大
|
2.數據來源及描述
運用山東省2006-2009的年度數據,使用實際有效匯率、雙邊匯率、勞動力成本、科技投入、FDI、和出口國、進口國人均GDP作為解釋變量,分別以出口總額、分類貿易回歸出口總額和區域貿易回歸出口總額為被解釋變量,有關經濟變量數據來自于《山東省統計年鑒》。所選取的經濟變量的統計描述見下表。為消除異方差,對所有數據均取自然對數。
表2:相關變量的描述統計
| 單位
| 觀測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標準差
| 均值
| 中位數
|
出口總值
| 萬元
| 68
| 21866410
| 331312.9
| 4916815
| 3224874
| 1354088
|
REER
| --
| 68
| 99.1
| 94.42
| 1.8012
| 97.43
| 98.1
|
職工工資
| 萬元/人
| 68
| 3.6923
| 1.1871
| 0.5923
| 2.3267
| 2.3362
|
科技投入
| 萬元
| 68
| 102229
| 676
| 21847.48
| 20974.04
| 13731.5
|
FDI
| 萬元
| 68
| 2919411
| 52757.45
| 591763.5
| 404854.5
| 200139.7
|
出口國人均GDP
| 萬元/人
| 68
| 10.2385
| 0.6644
| 1.9637
| 3.4743
| 2.8588
|
3.實證分析
3.1總體貿易回歸模型
考慮到人民幣有效匯率、勞動力成本、科技投入、FDI等因素對出口總額的影響,在經過模型形式的檢驗后,選擇固定效應變截距面板回歸模型對中國出口函數進行估計,建立回歸模型如下:
(0.1967) (0.0345**) (0.0702***) (0.6049) (0.4029) (0.0842***)
從上述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山東省出口貿易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彈性為7.6165,即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增長1%帶動出口貿易增加7.6165%,且通過顯著性檢驗。由此可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山東省出口貿易影響是顯著的。同時,山東省出口貿易對勞動力成本(職工平均工資)彈性為-0.8694,即勞動力成本每增加1%降低出口貿易0.8694%,表明勞動力成本對山東省出口貿易有一定影響。山東省出口貿易對科技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彈性分別為-0.0443和-0.0742,數值較小且變量顯著性檢驗未通過。
進一步的,剔除不顯著解釋變量,通過模型形式的檢驗,選擇隨機效應變截距面板回歸模型進行方程化簡,建立回歸模型如下:
(0.0927***) (0.0003*) (0.0044*) (0.0092*)
通過剔除不顯著變量,發現: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出口的效應依然為正,勞動力成本對出口的效應依然為負,表明人民幣貶值、勞動力成本降低會促進出口,反之,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升高會抑制出口。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增長1%帶動出口貿易增加5.5413%,勞動力成本每增加1%降低出口貿易1.0657%。也即人民幣每升值1%將抑制5.5%的出口,勞動力成本每增加1%將降低1%的出口貿易。
3.2分類貿易回歸模型
考慮到匯率、勞動成本變動對不同出口貿易類型的影響,將匯率、勞動成本以及出口國人均生產總值對不同出口貿易進行回歸,并進行模型選擇,回歸模型如表3:
表3:貿易結構模型回歸結果
| 企業性質
| 貿易方式
| 大類商品
|
| 國有企業
| 外商投資企業
| 加工貿易
| 一般貿易
| 紡織服務
| 農產品
| 機電產品
| 高新技術產品
|
| (1)
| (2)
| (3)
| (5)
| (6)
| (7)
| (8)
| (9)
|
常數
| -24.8969
0.1778
| -34.7264
0.0017
| -22.8156
0.1459
| -23.3859
0.1056
| -11.0490
0.1830
| -14.0760
0.4078
| -34.5239
0.10497
| -30.8243
0.3487
|
LnREER
| 8.3354
0.0437
| 3.9383
0.0582
| 1.4919
0.6373
| 5.1071
0.0944
| 1.9366
0.2239
| 1.2814
0.7011
| 1.0662
0.7671
| -4.7693
0.4863
|
LnW
| -1.3432
0.0027
| -1.6955
0.0002
| -1.4273
0.0101
| -1.1121
0.0098
| -1.0882
0.0017
| -1.2608
0.0555
| -1.7099
0.0028
| -2.8467
0.0070
|
Ln Y
|
| 1.8970
0.0000
| 1.8281
0.0002
| 0.8897
0.0041
| 0.9509
0.0035
| 1.2913
0.0321
| 2.6409
0.0000
| 3.9698
0.0000
|
調整后R
| 0.8222
| 0.3146
| 0.1825
| 0.1148
| 0.0985
| 0.0332
| 0.3931
| 0.2995
|
F統計量
| 18.2141
0.0000
| 11.2524
0.0000
| 5.9873
0.0012
| 3.8964
0.0128
| 3.4401
0.0219
| 1.7668
0.1624
| 15.4657
0.0000
| 9.1218
0.0000
|
Hausman
| 9.8304
0.0073
| 3.1868
0.3637
|
| 5.0910
0.1653
|
| 1.1997
0.7531
| 4.7132
0.1940
| 1.5898
0.6617
|
選擇模型
| 固定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注:括號內為t統計量伴隨概率;*、**、***、分別表示符合1%、5%、10%的顯著性水平。下同。
企業性質角度的分析:實際有效匯率與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呈現正相關關系,表明實際有效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貿易增加。相比較而言,國有企業出口貿易受實際有效匯率影響較大(8.3354>3.9383);職工平均工資與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呈負相關關系,表明勞動力成本上升,貿易減少。相比較而言外資投資企業貿易受勞動力成本影響較大(1.6955>1.3432)。外資企業是外商在中國投資興建辦廠,因此,他們相當于用本國貨幣轉換成人民幣,又出口本國,因此,實際有效匯率對外資企業出口的影響較弱。而相應的國有企業是利用本國資勞動力、自然資源,當該類型企業出口會受實際有效匯率較大影響。外商投資企業面臨出口貿易時受到勞動成本變動較大。
貿易方式角度的分析: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對實際有效匯率彈性為正,從數值可以看出,兩種貿易出口均對實際有效匯率變化敏感,人民幣貶值,出口貿易增加。加工貿易具有一些列特殊性,如全額保稅、退稅等,優惠使得加工貿易產品具有較強的價格競爭能力,另外,加工貿易中來料加工出口不收匯,即國外客戶免費提供原材料,國內只負責加工、收取加工費,加工成品后,在返回國外。上述兩原因表明加工貿易受價格影響較一般加工影響較弱,因此,一般貿易受實際匯率影響較強(5.9736>1.4919);兩種貿易對勞動力成本彈性為負,且加工貿易受勞動力成本影響較大(1.4273>1.1121)。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均對實際有效匯率變化敏感。多數原料類產品的出口與實際有效匯率水平正相關。一些產品的出口價格競爭力不強,對匯率有較強的依賴。
大類商品角度的分析: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外,實際有效匯率與各種商品出口貿易呈正相關關系,其中紡織貿易受實際有效匯率影響最大,其次農產品,最后機電產品影響較小。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實際有效匯率彈性為負,但不顯著,說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不受匯率影響。
總的來說,山東出口貿易受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較大。山東出口多為低端、競爭優勢不強的產品,競爭方式也主要通過價格手段,由此決定山東省出口產品對價格優勢的依賴程度很高,缺乏非價格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這就對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實現出口的產業升級提出了迫切要求。
3.3區域貿易回歸模型
考慮到不同出口對象,其雙邊匯率以及勞動成本對不同出口對象貿易影響不同。因此,針對山東不同的出口對象,選擇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主要貿易對象進行分析?;貧w模型如表4:
表4: 區域貿易模型回歸結果
| 美國
| 歐盟
| 日本
| 韓國
|
| (1)
| (2)
| (3)
| (5)
| (6)
| (7)
| (8)
|
常數
| 19.3888
0.0116
| 1.7238
0.3305
| 15.5179
0.0024
| -3.8065
0.5355
| 0.6142
0.8367
| 0.0236
0.9951
| 4.1460
0.0319
|
LnY0
| 1.2397
0.0000
| 0.7562
0.0004
| 0.8929
0.0067
| 0.4715
0.1181
| 0.5327
0.0729
| 1.1194
0.0077
| 1.0961
0.0152
|
LnYj
| -6.5920
0.1021
|
| -4.12144
0.0150
| 1.7180
0.0469
| 1.2494
0.0514
| 0.8792
0.2708
| 1.0058
0.0619
|
LnRj
| 4.5848
0.1643
| 2.1613
0.0068
| -1.2754
0.2198
| -1.2164
0.3583
|
| -0.6547
0.2342
|
|
LnW
| -1.7985
0.0001
|
| -2.4478
0.0036
| -1.6002
0.0028
| -1.8651
0.0001
| -2.3770
0.0067
| -1.4736
0.0057
|
LnA
| 0.1827
0.0042
| 0.0654
0.0882
| 0.2602
0.0006
| 0.2057
0.0033
| 0.2225
0.0017
| 0.0509
0.6631
|
|
LnFDI
| 0.4331
0.0000
| 0.3934
0.0000
| 0.8828
0.0000
| 0.4388
0.0000
| 0.4725
0.0000
| 0.5321
0.0002
| 0.4186
0.0030
|
調整后R
| 0.3845
| 0.3556
| 0.6109
| 0.1800
| 0.2005
| 0.2336
| 0.2217
|
F統計量
| 7.9761
0.0000
| 10.2420
0.0000
| 18.5326
0.0000
| 3.4510
0.0053
| 4.3600
0.0018
| 4.4037
0.001
| 5.7720
0.0005
|
Hausman
| 0.0000
1.0000
| 0.0000
1.0000
| 0.0000
1.0000
| 0.0000
1.0000
|
| 0.0000
1.0000
|
|
選擇模型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隨機效應
|
出口增長主要受外部需求和實際有效匯率的影響,因此,引入進口人均生產總值。其結果可以看出:對美出口貿易對二者雙邊匯率的彈性為2.1613,從數值符號來看,彈性系數為正,且變量顯著,表明用直接標價法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貿易匯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即人民幣貶值,對美出口貿易增加2.1613個百分點;對歐盟、日本和韓國等國出口貿易對雙邊匯率的彈性為負,但不顯著,表明中國與歐盟、日本和韓國的雙邊匯率對其出口影響不大。
歐盟、日本和韓國出口貿易對勞動力成本彈性分別為-2.4478、-1.8651、-1.4736,勞動成本彈性符號均為負,表明勞動力成本升高,對這些地區和國家的出口貿易降低。山東出口貿易額大小依次為歐盟、日本和韓國,勞動力成本彈性大小也表明出口貿易額大小。出口、進口國人均生產總值對出口均有正的作用,其中,美國進口國人均生產總值對出口表現不明顯??萍?、外商直接投資對出口均起到正向促進作用。國別比較來看,歐盟和日本科技投入對出口彈性數值較大,而美國和韓國科技對出口彈性數值較??;外商直接投資對出口彈性較為一致,均在-0.4左右。
4.小結
從總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分類和國別角度視角,通過建立面板數據模型,實證檢驗了人民幣匯率(雙邊貿易匯率或實際有效匯率)和勞動力成本變動對中國山東省同主要貿易伙伴之間貿易的影響,以及檢驗了二者對中國山東省出口貿易類型的影響。
通過模型選擇可以發現山東省地區差異明顯,必須選取含個體效應的面板模型進行分析??偭砍隹谫Q易模型的估計結果顯示,中國山東省出口貿易對雙邊貿易匯率彈性為5.5%,而對勞動力成本彈性為1%,即人民幣每升值1%將抑制5.5%的出口,勞動力成本每增加1%將降低1%的出口貿易。表明中國山東省出口貿易受匯率影響較大,山東省為出口大省且出口多為低端制造產品和競爭力不強的農產品,受此種出口產品結構影響。
區分貿易類型的出口貿易面板模型的估計結果表明,各類型出口貿易受實際有效匯率影響為正,而受勞動力成本的影響為負,這與總體貿易模型相一致。一般貿易和制造業產品的出口普遍受匯率影響較大,主要原因在于由于較多為低端產品,加之價格優勢不明顯,導致出口競爭力不強,對匯率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勞動力成本上升均對各類型出口貿易起到抑制作用,對制造業產品表現最為強烈。
區域出口貿易模型的估計結果顯示,美國的匯率彈性為正,這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雙邊貿易匯率上升),有利于山東省對美國出口;其他國家的匯率彈性為負或不顯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在中國山東同各國出口貿易中均起到抑制作用。
三、“十二五”期間山東省出口面臨的形勢
2009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山東省出口受到嚴重影響,2010年已經呈現出顯著的恢復性增長。上述分析已經充分說明,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將對山東的出口產生重大抑制性影響。同時“十二五”期間,除去匯率和勞動力成本因素外,山東省經濟發展狀況、國際形勢的變化也是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
1、山東經濟的發展
從08年第四季度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山東省發展也遇到了極其嚴峻的困難和挑戰。09第二季度起,山東省經濟增長下滑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經濟指標逐季企穩回升。全省實現生產總值 33805.3億元,增長11.9% ;地方財政收入 2198.5 億元,增長12.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19元,分別增長9.2% 和8.5%。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貿易增長的前提。2010年1-10月,全省農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8.7%,高于2008年同期20.3個百分點,表明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已明顯好于金融危機前水平。
圖10顯示:2010年前八個月貿易形勢呈現低開高走態勢。從2月份起,出口總額、一般貿易額和加工貿易額均開始恢復并上升。其中,貿易總額呈現穩定上升趨勢,平均增長率約為7.3%;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增長略有提高,分別為7.5%和8.2%,其中,一般貿易在8月份略有下降。但從總體看,出口貿易有回暖趨勢。山東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發展質量的大幅度提高都將為出口貿易提供堅實基礎。
圖10:2010年1-8月山東省出口變動趨勢分析
數據來源:山東統計信息網
2、國際形勢的變化
2.1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經濟危機后保護主義往往相繼而生。在當前世界經濟和貿易出現急劇下滑、各國就業壓力增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形勢下,貿易保護主義勢頭加劇。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蔓延,使美國、歐盟、日本等經濟體為了刺激本國經濟,開始實行貿易保護。據WTO 秘書處數據顯示,2008 年全球新發起反傾銷調查208起、反補貼調查14 起,2008 年全球新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數量分別增長28%和27%,我國分別遭遇73 起和10 起,占總數的35%和71%。我國已連續14 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成員,連續3 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成員。
美國對我國實施了嚴厲的貿易限制措施。歐盟不僅使用“雙反”大棒,同時開始嘗試將多種貿易措施疊加使用,采用更加嚴厲的手段扼制或阻止他國產業對當地市場的占領。如歐盟對我國出口的“無線數據卡”擬采用反傾銷、反補貼及一般保障措施并用的保護手段。日本經產省的消息顯示,日本放寬了申請反傾銷調查的條件,同時對反傾銷調查作出肯定性裁定的幾率已上升到70%~80%,并擬效仿美國在政府部門設立專門窗口接待企業的調查申請。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外貿出口的形勢不容樂觀,我國作為最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機的國家,正在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眾矢之的。由此看,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在很大一部分時間內仍將被迫應對外國貿易保護的進出口限制,這也將直接影響山東省出口狀況。
2.2世界主要經濟體開始復蘇
在各國政府干預和大規模刺激政策支持下,世界經濟逐步走向緩慢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3.1%,發達經濟體將呈現疲弱擴張態勢,全年GDP增長約1.3%,新興經濟體GDP增長預計將達到5%左右。
其中,美國經濟復蘇得到確認。2010年,美國經濟實現本輪衰退結束后首個全年增長。消費取代庫存調整,重新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表明美國經濟正在回歸常態增長軌道。全年呈高開低走的溫和增長態勢。據美國商務部已發布的數據,2010年前三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平均為2.6%,其中第一季度為3.7%,第二季度為1.7%,第三季度為2.5%;
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內閣府公布的經濟動向預期顯示,剔除物價變化因素后2010年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同比增長2.6%,2011年度則將增長2.0%。被認為與實際景氣感相近的名義GDP預計在2010年度將增長1.6%,2011年度增長1.7%。至此,日本也成為主要經濟體中恢復最快的國家。
同時,歐盟經濟也表現出回暖態勢。據歐盟委員報告,歐盟經濟正緩慢復蘇:2010年第三季度,歐盟經濟環比增長0.3%,標志著歐盟結束了其歷史上最長、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預計今年歐盟27國和歐元區16國的經濟將分別增長1%和0.9%,均高于去年秋季預測0.7%的水平。2010年之后,歐盟經濟才會踏上堅實的增長之路。2011年,歐盟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7%,歐元區將達到1.5%,其中,一些主要經濟體,如德國和法國等的經濟增速將超過歐盟的平均水平。
2.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
隨著《貨物貿易協議》(2004)、《服務貿易協議》(2007)、《投資協議》(2009)三個協議的簽署和實施,中國與東盟地區已成為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至此,一個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約4.5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最大貿易區框架已初露雛形,這將有助于推動雙邊貿易的進一步擴張。其有效的運營可以使東盟和中國相互之間取消貿易壁壘,降低成本,增加區內貿易額,提高經濟效益。例如,東盟6個老成員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從12.8%降低到0.6%;4個新成員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90%的商品將于2015年實現零關稅。在貿易保護盛行的當前,這無疑將將減輕中國出口的壓力;加之東盟各國的區位優,這將極大促進山東出口的恢復和發展。據2010年1-9月份出口報告顯示,東盟已成為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場,貿易區的自由政策無疑將極大促進山東農產品出口市場的發展。
綜上,2010年,全球經濟的復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無疑會對山東出口產生促進作用;同時,山東經濟也正從危機中逐漸恢復過來,經濟形勢的好轉將進一步帶動出口貿易的發展。
但同時,許多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首先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十二五”期間,中國出口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遭受不合理的貿易限制、這些限制又將對中國和山東出口產生怎樣影響仍有待觀察;其次,本論世界經濟復蘇是建立在非常規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廣泛的政府干預支持基礎上的,支持需求擴張的基礎不具有可持續性;人民幣升值壓力仍然存在,工資增長態勢持續,這些都可能會對未來出口產生阻礙作用。與此同時,與粵蘇滬浙四省出口能力相比,山東出口仍有很大差距。如何在未來五年內繼續推動出口貿易的發展將是擺在面前的主要問題之一。
四、經驗總結和政策建議
1、經驗總結
1.1國際經驗總結:以日本為例
二戰后日本經濟幾乎完全陷入癱瘓,但經過時間不長的調整就步入正軌并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同時,日本也經歷了持續時間超長的景氣停滯期,1992年-2003年的經濟增長停滯被稱為“失去的十年”。由于自身地理條件和歷史政治原因,日本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發展經濟的國家,戰后日本經歷了數次結構轉型,并最終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日本產品體系,在世界市場極具競爭力。
自1971年日本脫離固定匯率制度,匯率變化就一直對日本的經濟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匯率問題也在數次日本出口產品結構轉型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日本不斷增長的工資水平也從另一個角度影響著進出口水平的變動。
日本的制造業出口能夠大量的增長,得益于幾十年來日本政府和企業針對外部環境壓力作出的出口產品結構轉型。日元價值的持續上揚削弱了日本商品的出口價格競爭力,各企業的經營收支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應對此種情況,日本政府和企業及時作出調整,轉而生產定價更高的新高檔產品,擴大利潤空間。技術開發、品質提升、設計改善、不合格率最小化和成本削減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善和努力。同時注重宣傳使外國消費者認識到,日本出口的產品不僅是廉價產品,高檔產品的比例也在穩步提升,這種變化使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和增長潛力更為提升。
1.2國內經驗總結:以廣東為例
廣東作為全國外向程度最高、加工貿易比重最大的省區,出口產品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加工低成本是主要的競爭戰略。近幾年人民幣升值和工資成本的上升使得其出口持續萎縮,企業經營難度加大,對外貿易受到嚴重影響。針對困境,廣東省推動形成了以下應對措施:
(1)及時調整觀念,積極應對危機。以內外市場之變尋找發展新動力,在力保出口貿易平穩的同時大力拓展廣貨的國內市場。2009年廣東省一攬子提出了總投資2.37萬億元的全省“新十項工程”,使之成為新時期廣東加快產業結構戰略調整、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大引擎。其中2009年廣東省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00項,年度投資3030億元,為2008年的2倍多,預計重點項目建設將帶動全社會投資1.3萬億元。
(2)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珠三角地區在廣東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產業結效率低、損耗高的弊端使其在這次經濟變動中深受其害。據此,廣東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掀開了珠三角經濟由量到質總體提升的發展熱潮,使之率先在全國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廣東省部署通過5年的努力,使物流、金融、會展、創意和汽車、石化、重大裝備、精密制造等取代“廣東糧、珠江水、粵家電、嶺南衣”,成為珠三角產業新的代表,從而率先晉級為最能代表我國產業發展最高水平的集聚板塊。
除了重點扶持珠三角地區的結構升級,廣東省也在過去專項扶持100億元基礎上,從2009年起未來4年再投入省級財政資金400億元,專項扶持面積占全省的85%的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加快工業化發展進程,從而實現東西南北中協調發展。
(3) 加快體制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擴大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企業產品出口,鼓勵高附加值的產品擴大出口;大力推動出口加工企業轉型,變貼牌生產為自主品牌生產,變制造為創造,變主要依靠出口為國內外兩個市場并重,積極實施出口轉內銷的經營策略;同時,擴大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其他急需品的進口,以更快帶動技術進步。
2、政策建議
(1)從實際省情看,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的確對我省出口貿易造成了巨大沖擊。
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人民幣升值壓力,一方面,人民幣購買力上升,相反外幣購買力降低,國外進口商就會減少對我省出口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勞動力成本上升,抹殺了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制造產品的優勢,表現為同全國一樣,我省面對人民幣升值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產生了出口貿易下降的現象。我省出口貿易總值2008年為9317486萬美元,而2009年驟降為7956530萬美元,由此可見,需求和匯率是決定出口貿易的主要因素。而我省各地區主要以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低,出口貿易中主要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當外界環境改變或成本上升時,出口貿易影響嚴重。
出口貿易對象和出口產品結構影響著出口貿易對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的彈性。勞動力成本與出口貿易均呈現負相關關系,勞動力成本上升,致使原本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商品成本上升,導致出口貿易下降。我省屬于農產品以及制造業為主的出口省份,價格競爭力及產品附加值均較低,因此出口勞動力影響較大。我省為出口貿易大省,對外貿易頻繁發生,人民幣升值會影響上邊貿易價格,使得在出口產品時價格競爭力下降,導致出口貿易下降。鑒于我省出口產品對價格優勢的依賴程度很高,缺乏非價格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實現出口的產業升級。
(2)出口產品結構上進一步擴大技術含量高的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份額,同時在保持農產品出口規模的基礎上提高出口農產品的檔次和價值含量。大力推動服務出口貿易;
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在近年來我省出口份額中一直居于最前列,意味著在這兩種產品方面我省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領先優勢,下一階段,為了保持此種優勢,要繼續堅持技術創新,注重產業升級,進一步鞏固優勢地位。盡管機電類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附加值很高,農產品在我省出口份額中所占比例很大,保持農產品出口規模不僅能有效保證本省民生問題,對于整個國家經濟規劃與發展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出口產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若能進一步提高出口農產品的檔次和價值含量,將會使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雖然我省服務貿易的潛力巨大,但是目前仍存在以下問題,我省服務貿易出口主要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資本密集型服務如航空、通訊、建筑以及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如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部門對我省服務貿易的貢獻微弱,即我省的服務貿易仍以傳統的落后方式增長;再者,現代服務產品的需求迅速擴大,而我省在這些行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需求,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不僅是應對國際服務業對我省服務業沖擊的需要,也是滿足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需要。
(3)出口地區上進一步多元化,減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程度。加大對日本、東南亞、南美市場的出口力度,穩步拓展歐美市場;
出口的地緣依賴性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出口份額,但是抗風險能力不強,根據數據顯示,在出口市場方面我省仍比較依賴傳統的四個地區,近年來我省在對東盟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出口方面有所增長,這對解決出口市場單一問題具有積極意義。為了更好地減少國際市場風險,必須鼓勵各類有能力的企業以多種有效方式努力開拓全球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繼續深度、均衡開拓主要貿易市場的同時,有步驟、有選擇地積極開拓最具前景的新興市場,并不失時機地開拓一切有機會的市場,使出口市場在全球形成合理的、有層次的多元化格局,以分散風險,增強應變能力。
堅持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探索出口市場多元化之路,必須大力引導企業轉變觀念,開闊視野,大力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在具體運作方面,鼓勵企業家要多走出去,多了解國際商品需求信息,多掌握國際市場變化、動態,善于在尚不成熟的市場發現機會。此外,開拓市場最需要的服務是及時暢通的商業信息和有效的市場促銷幫助,必須建立多種形式、多種手段的市場開拓服務體系,因此,新時期,堅持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也給政府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部門積極建立政策性金融服務體系,建好進出口商務網絡、加強信息服務。
(4)出口企業轉變出口方式,在匯率和勞動力成本具有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辦廠。同時進行技術升級,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逐步改變以價格為主要競爭優勢的格局。
據業內人士分析,2011年我國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仍十分巨大,由此會產生匯率風險及人力資本提升等諸多問題,因此,通過對匯率變動的雙邊貿易分析,找到匯率和勞動力成本具有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并在當地投資辦廠,此種方式的推行會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途徑。再者,目前我省出口行業的競爭優勢仍以價格優勢為主,此種優勢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在未來多變的國際宏觀經濟波動的背景之下,通過產業升級,技術進步來保持出口產品的市場保有量才是穩妥之策。